林正修20161114[原文經刪修後登載在新新聞雜誌】
滿州建國(1932)發生在孫中山逝世八年後,我們自然無法要求已逝之人回答未見之事.但回溯孫中山對東三省主張的改變,卻可以讓今天還想藉著孫文來說事的人們更清醒些.
1905年,當時亡命日本的孫中山曾說”滿蒙可任日本取之,中國革命的目的在滅滿興漢”.同盟會的首要綱領就是”驅除韃虜”,而且考慮孫等人在日本寄人籬下的處境,或許對掌握權力前革命者的言論不必完全較真.
後來1912年孫袁南北議和時,日本成為最關鍵的外國勢力,此時孫文主張東三省盡歸日本,藉此希望經向日本再借一千萬給南方的革命黨政府.一方面可以大量購入軍火,逆轉南北形勢,另方面也可以斷了袁世凱答應讓滿族親貴回東北老家的後路.最後是因日本軍部覺得滿州是”日本人為之拋灑珍貴的鮮血的地方,理應享有一切權益,無須以金錢收買”,而拒絕孫文的提議.
須知當時孫是漢地18省(他在17票中得到16票)推舉的臨時大總統,滿清帝國在崩解的過程中,外蒙也同時脫離北京.滿州未必一定是中華民國的組成部分.若僅以此說孫文賣國,實在是低估了當時形勢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