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2013/12/2【原文經刪修後登載在新新聞雜誌】
對岸的嫦娥三號已經升空上路,在中國航宇的長征路上,探月與載人登月(2017)是個重要里程碑,標示著中國與歐美兩大經濟板塊不同的太空想像。
火箭發射是中國少數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另一個應是高鐵),中國以蘇聯的軍工體制為摹本,雖然和美俄仍有技術差距,卻能在國際上廣結善緣,價廉優質且後勢看好,在各方的圍堵禁運下,今年國際市場額分仍上看12%。
從1957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開始,就揭開兩強在太空爭霸的局面,但如同14、15世紀大發現之前的陸地強權一樣,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耗費極大卻回報有限,所以一直進展緩慢。但就像”中國價格”衝擊全球製造業,中國加入探月勢必會加速各國對月球的探索開發,地球人應該認真思考月球,此其時也。
閱讀全文:要爭就爭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