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20150615【原文經刪修後刋載在新新聞雜誌】

Daw在緬語中是對女性尊長的敬稱,但在世界的人權運動中,“The Lady”則是翁山蘇姬專屬的稱呼.這位女士長年受到軍政府的軟禁,一直是緬甸民主的良心,也是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而在日前,她接受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邀請,以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黨揆的身分訪問中國四天.

2012年重獲人身自由後,翁山蘇姬經過補選成為緬甸的國會議員,並在國會中主持法治與和諧委員會”,主要是協調緬甸的種族衝突.近來女士因為對羅興亞船民議題保持沉默,受到部分運動戰友的批評.2015年緬甸將舉行總統選舉,但現行法律規定候選人家屬不得為外國人,女士若要參選總統,必須經過修憲.種種跡象顯示,翁山和她領導的政黨,正思考如何經由和平手段接管政權或分享政府權力.

於是中國成為一個無法迴避的課題.翁山女士曾多次表達訪華的意願,她在國會中,主持一個關於中國投資的銅礦調查報告,結果未對外國投資方不利,北京視為一個善意的訊號.但女士周邊的幕僚提醒她,對於一個反對黨領袖來說,訪華十分敏感,”必須細心處理的每一個細節”.

於是女士在北京行禮如儀,不但拜了佛,上了長城也學寫書法.但這個外交事件最值得觀察的重點卻在習近平.

據聞習近平此次邀訪女士,刻意繞過保守的外交系統.女士訪華期間,即使宣傳口徑儘量緊縮,但網路上竟也開放了許多對翁山的正面報導,內地的網友們發現翁山蘇姬(昂山素季)一詞已經脫敏”,對緬甸軍政府的批判也不再被屏蔽,知情者不禁要問:究竟民主女士訪華是一次性的外交操作,還是習主導內外戰略轉向的開端?                                                                         

2010年以來,緬甸軍政府的轉向是美國重返亞洲的重要斬獲.緬甸的執政集團在內外的壓力下,想要走出被孤立與過分依賴中國的局面.於是2011,時任國務卿的希拉蕊,率先訪問緬甸並向翁山女士致上歐巴馬的親筆函,2012年緬甸總統登盛訪美則受到歐巴馬在白宮正式接待,緬甸當局承諾在人權與公平選舉上逐步改善,美國則回報以取消貿易禁運並鼓勵外資進入.美緬和解是讓中國在後院失火,緬甸的轉型中,美國包辦協助者與監督者,而中國卻只能坐視事態發展,徒呼負負.

一個長期孤立的鄰邦,在朝野博弈對抗的同時,卻合演一齣卸去中國關鍵影響力的大戲,讓長期只經營軍方與商界的北京,可能全盤皆輸.有了利比亞的慘痛經驗,習與他的智囊催生了另一套有別於以往的戰略思路,也許目前還未能窺其全貌,但用白話來說,大概就是軟的可以更軟,硬的必須更硬的兩手策略.

近來緬甸政府軍清剿果敢地區的叛軍,屢次越界並傷及中國平民.中國則回應以邊境的實兵軍演,警告緬甸的意味濃厚.接下來則是跳過中緬雙方傳統的人際網絡,直接邀訪反對黨魁翁山女士訪華.翁山女士有沒有向北京承諾什麼我們無法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她此行並沒有高調批評中國的人權問題.不管緬甸今年當選的總統是誰,北京已經開始懂得不用顏色來挑朋友,對鄰邦內部一定要兩邊下注.

然而習的新戰略卻不是沒有成本的,對於封閉體系來說,轉向一旦啟動,就可能一路進行到底.沒有人會忘記翁山女士有位好友是達賴喇嘛,至今仍被中國官方無理抵制,而中共自己家裡還有一位同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仍在獄中.中國若放棄導致自己在地緣上受困的敵友之別,就必須更尊重現實的秩序並從中找到得到鄰邦肯定的辦法.翁山蘇姬所代表的民主理念,就算一時被防火牆隔在國門之外,但緬甸的民主轉型終究會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啟發著中國內部的各方力量.

頂著民主桂冠的女士可以到北京當上賓,沒有理由可以懷疑,習和他的幕僚也對中國即將而來的變局有著超越陳規常態的戰略想像.

樂觀地想,不只是反腐,對於釋放良心犯,平反六四及達賴回藏,甚至於中國的憲政體制變革,只要習對全局的掌握的有信心,他手中的超常規大權都有可能成為推動的力量.但悲觀地來看,習的改革仍有根本的限制.以戰略轉向來說,毛在文革後期後的聯美制蘇夠有高度了吧!但只要天下由一人所獨治,缺乏限制最高權力的頂層設計,又如何能走出權鬥與治亂的循環?

然而無論樂觀悲觀,中國的對手與盟友都必須認清一個事實,習治下的中國,已經進入一個激烈改變的時期,常規性的思考往往會誤判情勢.

從台灣的視角來看翁山訪華,無疑有更多現實的啟發.

一個經濟量體不斷崛起的中國,也是一個越來越現實的大國.凡事先考慮自己地緣上的核心利益,對鄰國小邦沒有所謂非讓不可之利,對於鄰邦的政權輪替,更不會再有非支持不可的一方.去年底北京對馬連袖手就是一個明顯的訊號.

然而藍軍的持續潰敗未必是綠營與北京對話的契機,緬甸民主女士能訪問軍政府的後台大國,等於是包抄對手的後方,這需要對局勢有著清醒的體認,並耐心的說服自己的支持者與盟友.中國在經濟的量體與地緣上影響力,讓每一個鄰邦都無法迴避.但與大國交,並不意味著要犧牲自己的原則,讓大國尊重的關鍵在實力與開放的態度.

翁山蘇姬訪中後,仍然會繼續領導國家朝艱難民主轉型邁進,要評價翁山蘇姬對緬甸及世界的民主貢獻,不應拘泥於一時的細節,而是掌握權力之後能否落實轉型正義並走出緬甸特有的發展道路.政治人物必須面對內外的衝突意見,但能夠不落斧鑿地處理大國關係,是反對者成為國家領導人的必修功夫.為了國家的利益,領導者有時必須對抗群眾的思維慣性.

只要因緣俱足與功課做足,北京可以對緬甸的民主女士以國賓相迎.

台灣的女士(應該是蔡或許是洪),您與幕僚準備好了嗎?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