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20150907【原文經刪修後登載在新新聞雜誌】

     歐元一直是歐洲統合的基礎,作為一種超越國族的政治承諾,歐洲各國的左翼都比國內的保守派支持歐元.但在二十多年前,英國綠黨卻對歐元持反對態度.他們認為單一貨幣覆蓋了過大的經濟版塊,掩蓋了不同地區生產力差別的事實,最後反將導致富國對窮國的支配.這個島國的綠黨主張,在國家貨幣之下,發展與生活直接相關的交易系統,例如以倫敦地鐵的代幣(token)交換日用品.

  與此平行,在巴西的生態城市庫里蒂巴(Curitiba),左翼執政的當局鼓勵社區以回收的瓶罐直接換取公車代幣與食物,超過六成的市民響應並得到實惠.在國家壟斷貨幣發行以前,貨幣就以各種形式存在於地方經濟之中.而網路所帶來的金融全球化,也發展了超國家的虛擬電子貨幣。

  主流的經濟範型總是把貨幣,國家與央行三者當成天生自然的三位一體,但未來即將發生的事實就是主權貨幣地方貨幣與超國家貨幣三者同時存在於每日的生活中.

      這個趨勢對台灣有什麼啟發?所謂的金融創新若不只是用複雜的數學向客戶推銷衍生性商品,又要如何與台灣的常民生活結合?

  我的構想是由台北率先發行比特幣悠遊卡,持卡人除了現有的基本款與企業聯名卡外,還可以選擇單獨與比特幣掛勾的記名卡,且登錄不以自然人或本國國民為限.

  主要的理由是台北悠遊卡夠大也夠小.以目前超過五千萬的發卡量,只要有萬分之一的持卡者願意試試連結比特幣,台北就會成為使用比特幣的前沿城市.而悠遊卡的使用模式與限定範圍,並不會對目前的金融體系帶來無法承受的衝擊.

        比特(Bitcion)崛起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在此之前,已經有許多以密碼學為核心的網路貨幣創新,希望可以擺脫國家的管制,並兼具安全與流通性.作為一種網路對等(P2P)的交易形式,比特幣有交易價格卻沒有央行的監管與匯兌準備.貨幣價值來自電腦前面的心智勞動,所耗的資材是設備與電力.在原初的設計中,在限定時間內每開發一個資料塊,就可以得到一定數額的比特幣,這個數額不但有上限而且每隔4年就自動減半(下一次為2016.4),所以按照運算推定,比特幣發行的總量最終不會超過2100萬個單元.內建的稀有性與去中心化是比特幣最重要的兩個特質

  在真實的世界中,比特幣不但目前有ATM,可以買到咖啡與冰淇淋,在英國,還有個小島,幾乎可以用比特幣支付所有的開銷.而且在關鍵的時刻,比特幣捐款還突破美國為首的金融圍堵,金援了維基解密(wikileak)的創辦人阿桑奇(J. Assange).

  但對比特幣心存懷疑的人仍所在多有. N. Chomsky認為比特幣是安那其式的資本想像,所謂自由的對接與交易最後可能適得其反,成為壓迫與暴政.P. Krugman也認為比特幣是運算技術的科技菁英對市場大眾的盤剝,其本質是邪惡的.而各國的央行皆不承認比特幣的貨幣身分,頂多建議以私人持有資產來對待.學者們嚴肅的質疑與央行體系對超主權貨幣的天生敵意不盡相同,但比特幣的確是網路時代的新生事物,其發展尚未足以定論.

  從全球反殖的視野來看,我樂見於美元支配全球的結構被打破,我也樂見國家的壟斷貨幣發行的局面受到挑戰.在國家之內與超於國家之外兩條路徑,都是貨幣創新應該被考慮的.不需懷疑,這兩個取逕,一定有其不足與風險,但這些的系統不可能取代現有機制,卻對現況有矯正與啟發的作用.

  如果台北一旦發行比特幣悠遊卡,將迅速擴大本地持有比特幣社群,台灣接受比特幣的商家與平台也會增加,甚至目前比特幣的匯率與期貨操作會進入悠遊卡的體系中.或許有人擔心比特幣曾經發生入侵網路銀行的搶案,台北一旦連結悠遊卡,會不會也讓駭客趁機洗劫持卡人或是讓台北捷運系統當機?

  數位貨幣的資安必是首要考慮,但不必無限誇大可能的風險.

            目前階段,悠遊卡與比特幣掛勾只是一個類似以外幣購卡的嘗試,將部分的悠遊卡將成為比特幣的載具,捷運的軟硬體幾乎不需任何更換,悠遊卡仍是一個獨立的結算系統.但台北推廣比特幣的相關應用,卻能表達對數位化金融相對友善的態度,讓全球的技客(geeks)與創新者對台北另眼相看.如果以比特幣行銷的效果是全球性且產業縱深尚可期待,而可能的風險卻是局部的,台北與台灣何不大膽一搏?

       對台灣的央行來說,連市面上的一卡通與手機支付都看成麻煩的小怪獸,台北推廣比特幣必定讓現行體制頭皮發麻.但歷來犀牛作風的柯文哲,若真要推動比特幣的悠遊卡,應該以謙虛協商的態度遊說中央部會讓台北試辦,市府不但要自負成敗而且樂於分享經驗.但另類金融將會是全球政治的新議程,作為民選人物的柯文哲倒應該認真考慮,下次選舉要不要接受比特幣的政治捐獻(美國聯邦選委會已經接受並納管)?

  貨幣的流變千言萬語說不盡,但一言蔽之,現代金融的本質就是債,而債務的運作卻是信用.相信讓貨幣得以運作,而國家並非必要條件.海耶克曾說歷史就是政府濫發貨幣的過程”,至今的經驗證實,民主體制解決不了債留子孫的問題,核心問題就是選民對政府發行貨幣毫無保留的授權,放眼各國的刺激經濟方案,不外擴大財政與貨幣貶值,皆以損害人民的儲蓄為前提.全球的納稅人都該自問;除了相信猛印鈔票的國家之外,真的就別無選擇了嗎?     

            長期來看,即使比特幣前景不明,匯率也暴起暴落,但作為一種對照現行貨幣的發行體系,還是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比特幣成敗的關鍵不在於技術的門檻,而在於定期減半,永不超發的核心價值.超國家貨幣還在催生演化之中,值得有志之士深思並嘗試.

            因為地緣的不確定性與既有建制的剛性不足,讓國不成國的台灣反而成為一個思考未來治理可能性的絕佳地方,所以悠遊卡當然不只是讓大眾乘車便利的實體介面,台北也不該自限於一島的首府來思考自己的定位.比特幣超國家的性質,不正是亞洲後國族情境的預示?

  卿本佳人(台北與波多野小姐都是),本應攀枝向陽,奈何世間當道多無聊男子,煞盡一派風景.

563609a4861c6e385ea55e3af2b9e6b4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