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20161226[原文經刪修後登載在新新聞雜誌】
川普、台灣的新黨和反同的教會三者之間有什麼共通之處?
他們都希望”again”,他們都希望回到一個美好的過去,但真心想回過去的從來沒有實現過,刻意扮裝的潛主則反而可能成功.解釋已經發生變化總是不難,但思索未來則需要想像力.即使川普還沒上任,但他一連串令人目不暇給的言論,卻讓我對來年有不同的想像.

Martin Luther in 1517
一個流行的說法是,以川普的親俄的背景,將會仿照尼克森與季辛吉分化中蘇的思路,推行聯俄抑中的戰略.
尼季兩人在上世紀60年代後期的處境是中蘇交惡與美國想從越戰脫身,今天中俄互信也許不足,但並不存在激烈矛盾.普京在川普身上看到對美和解的機會,但他能夠以多少對華利益換取美國的信任則不必高估.當時中國對美和解由毛拍板定案,後由鄧小平長期奉行,並且讓中國融入全球體系.但今日北約與歐盟進一步提攜俄羅斯的可能實在很低.
鄧小平在掌權之初就入侵越南幫美國解氣,而今天俄羅斯可以幫美國分勞的地方並不多,從烏克蘭,敘利亞到伊朗,俄羅斯不是在美國對面,就是想把美國排除在外,普京繼續轟炸敘利亞對抑制中國幾乎不會有任何效果.北韓可能是少數美俄合作擠壓中國的考題,但東北亞的格局牽涉韓日,而俄日領土和解的前提目前並不具備.
退一步想,如果聯俄制中的空間一直存在,但美國非得等到一個盡走偏鋒的狂人當選總統才能開始推動戰略轉型,這全球超強的策略體系也未免太不濟了!川普的親俄言行更多只是美國對歐亞盟國施壓的姿態,而關鍵還是在於美國人如何看待自己國家在世界中的定位.
美國倦怠了做為推動全球化的旗手,白人為主的半數選民用票投川普把這個內心話說出來.川普之後的美國與世界,的確再也回不去.
聯俄抑中可能性低,但把美中矛盾搬上檯面卻絕對可行.中美交鋒集中在亞洲,區域內每個國家都將被新任美國總統拿起來掂一下斤兩,看看他們能夠對”美國再次偉大”有何貢獻?如果用商人的眼光來盤點美國與亞洲的關係,川普會發現美國最核心的利益是此區域內不能容忍另一個經濟強權,侵蝕美元的鑄幣權,即使這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債主也不行.
中美貿易的巨額逆差只是全球資本運動的一環,美國利用貿易與鑄幣權享受了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與吸收天量的資本回流,使美國即使負債累累,但全球美債的持有者都害怕美元無限貶值.如果川普真敢一就任就取消TPP,美國的股市債市必然連番波動,中日韓台等美債持有國家也不可能坐以待斃.全球資產將因為美國開始只想管好自己而大洗牌,但如果因此能讓華爾街翻雲覆雨的炒手少一些傭金,讓全球回到”重農”的思路中,各自盤整一下尚待解決的問題,怎麼看都不是壞事.
中國當前的大事不是經濟下行,而是政治結構的重組,但必須內外平穩才能讓習近平避免政敵包圍要脅.川普在此時對中國施加壓力,的確是有利的時機.所以中美之間的主要矛盾將主要是經濟摩擦,而川普要證明自己不是意外當選的外行人,一定要在就業與貿易上有所表現,壓縮中美的巨額逆差也許部分會成功,但想重新回美國製造業大量雇用的榮景則是緣木求魚.
對於掌握大權的生意人來說,商業機會與正義感有時很難分得清楚,川普的團隊多為軍人與跨國企業執行長,深知嚇唬對手的必要,但任何傷筋動骨大衝突則是能免則免,能夠號召美國人共赴國難的領導人已經一去不返,川普則會力求將外交變現為國內實惠,一個短視自利的美國也許短期帶來混亂,但長期來看將推動區域整合的深化.
而在台灣,川蔡通話之後,朝野都像個被隔街富少搭訕的小姑娘般,一次眼神交會就心旌動搖.既希望富少高調追求,讓街坊都看見自己.又怕他玩弄感情,一心只想傾銷一些過期的存貨.
其實生意人雖然短視狡獪,但也有其清晰明快.只要台灣對他有用,如緊箍咒的一中原則都可以拿來談.一旦北京也熟悉規則加入這場交易,台海真實的地貌就會從模糊言辭的潮水中浮現出來.
此時台灣最不需要的就是學者的謹小慎微與沉默忍讓的美德.我們該從街邊罵戰的潑婦身上得到一些啟發,台灣應該大聲告訴川普,別一心只想從軍售上榨乾台灣,如果要台灣剪下足量的羊毛,請先把這隻羊養壯養好.台海失衡的根源是經濟,所以技術與產業的合作才應該是台美關係的核心.
川普沒興趣像馬基維利主義者一樣好古與洞察人性的幽微,推特與大數據就是他的輿情收集與決策利器,川普式粗魯少數正面貢獻之一,就是讓我們告別扭捏的修辭與三心二意的調情,用直白的語言來降低交易的成本,面對複雜與不確定,別為造奇言而偏離常識,但對醞釀多時的突來鉅變,則應保持泰然的心情.如果每個人都更清楚自己體系中的的位置,錯誤的期待就會降低.有識者應不怕川普兌現諾言,反而要擔心他臨陣退縮.
展望2017,川普的美國想要戰略退縮,先管好自己的家務事.老態龍鍾的歐洲經濟與移民問題自困不已,民主體制必須全盤翻修.中國想要倡議自由貿易的火車頭,難道不用遵守全球環境與勞動的規範?難道還可以長期以國家補貼進行傾銷?
而台灣民進黨越來越清楚自己的地緣中份量與可能之事,選民也越能看清執政者的口號與能耐.從長期的歷史而言,川普個人的莽行或許正推動了世界的進程.

Lenin in 1917 圖片來源https://paginerosse.wordpress.com/2013/07/08/v-i-lenin-palude-immaginaria-o-reale-1917/
歷史上1517.1917年都發生過驚天動地的大事,2017年可能是平庸的混亂,也有可能是巨大轉型的開端.但無論如何,以往的安逸是回不去了,每個人都必須直面不確定的未來.
就這個意義上,混亂的2017年是令人引頸企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