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閣人事中,我對林聰賢出任農委會主委有雙重的憂慮.既為農業,也為蘭陽.
遠眺龜山島蘭陽平原豪華農舍遍布 圖片來源:全國農地聯賣網
台灣農業的首要問題不是養水種電或美豬進口,甚至也不是提高農民收益.而是要回答一個無法迴避的現象:為何台灣農地的售價高於日本,甚至是荷蘭的八倍?答案當然不是台灣農地生產力特別高,而是農舍改建與交易哄抬了農地,也讓台灣土地管制的體系幾近崩潰,林聰賢出身的宜蘭更是持續沉淪的重災區.
十多年來,藍營的”老農派”堅持放鬆農舍管制,當時在野的綠營則無心阻擋.農地去管制的政治力量無一例外都是以本土或基層之名遂行,而農政官員與社運團體彼此毫無信任,更不可能聯手阻擋修法.農經專家李登輝也許會認為國土敗壞是台灣本土化應當支付的代價,但到現在我們才了解,這筆帳的本息總額遠超過後代的償還能力.
說農舍問題是共業其實是個卸責的便宜說法,暗示沒有特別哪個民選官員必須負起關鍵的責任.林聰賢在第一任縣長任內,共核發了3269張農舍改建執照,而宜蘭過去十五年總量只有7500件.2015年連任之後,林聰賢大幅縮減准照數並開始取締違規農舍,但遭遇綠營民代強烈反彈.最後林聰賢頂不住壓力,在總統大選前撤換了社運出身的農業局長,副手改由議長近親出任.
此君前恭後倨,搖擺善變,竟也在地方諸侯競爭中出線,可見綠營與進步理念漸行漸遠.農舍問題只是台灣農業諸多難題之一,從面對美國農產即將再次叩關,到西部城鄉遍布的未登記工廠;從人口快速老化的農村人口,到用藥量居高不下的慣行農法.台灣農業的解方不在農委會,而在國土、產業與人心重建,蔡用人若一再短視遷就,就會步李登輝為德不卒的後塵.
若是在宜蘭華美的農舍中坐看龜山島,會感受到一起沉沒不只有蘭陽的地景,還有民進黨人長期自豪的宜蘭經驗.台灣自稱民主聖地的縣市不少,但政治傳承走出家族派系的地域只有宜蘭.具體來說,宜蘭經驗可歸結為三個面向:排除家族的政治傳承,超前的戰略規劃,另類的美感體驗.
正因為歷任縣長都來自於民主運動的政治排序,所以宜蘭在施政既有傳承,又對有志從政者開放.早在戒嚴時代,當時的縣長陳定南就選擇了日本非主流的象集團來規劃冬山河,這個團隊的思想根源是對日本戰後盲目工業化的反省與批判,特別重視地域特色與農村重建.對照後來綠營首長一味戀殖,不明就裡地追逐日式風格,宜蘭可說是遠遠走在前面.
宜蘭最具特色應算是公共營繕與地域行銷,鄉鎮的運動公園是全台首創,府衙議會謙虛通透,博覽會走出官式補助的魔咒,可以獨立創收.蘭陽博物館算是這一系列營造的頂峰.以往宜蘭的政治重心與重大政績皆集中在溪南(蘭陽溪以南),位於頭城的蘭博,在地景上呼應著龜山島,連結著開蘭先祖的藍縷之路,即使以國際一流地域展館的標準來看,蘭博都毫不遜色.
圖片來源:蛋拔的遊玩日記
幾乎在某個時刻,我們會覺得宜蘭人發明了一種與國民黨截然不同的現代性體驗,這個經驗的核心不再是都市對鄉村的倨傲,而是自信團結的地域不斷在發展與傳承間保持平衡.宜蘭經驗的內涵遠超過反對威權體制,而是具體展示了社會改良與民主化如何齊頭並進.利用這個本錢與民主運動的輩份,宜蘭出身的政治人物得以在民進黨內大展身手,從直轄市長到閣揆無往不利.
然而福禍相依,宜蘭人久盼的雪隧通車,其實正是農舍惡夢的開始.十年來,連結台北都會的高速公路,讓宜蘭的地價飆漲農地破碎,農業更加觀光化,而宜蘭治理集團對此局面卻無力回應.為了解決假日塞車問題,林聰賢大力倡議穿越集水區的北宜直鐵.這條鐵路以縮短東部發展差距為名,其實只會有一個結果,就是讓宜蘭變成新店一般的都會城郊.
其實宜蘭是否該成為台北的城郊是可以公開辯論的,關鍵在於全體縣民要完整揭露雪隧與直鐵的得失.但林聰賢及其幕僚毫無保留的擁護北宜直鐵,這種把交通建設輕易等同進步的過時觀念,只能說他和當年峻拒台塑設廠的陳定南無疑是背道而馳.北宜直鐵如同農舍一樣,是宜蘭治理模式的真實考驗.林聰賢在宜蘭無法處理農舍蔓延,又怎能期待他阻止全國性的農地淪陷.
新時代當然有更複雜的挑戰,所以治理者必須不斷創新.以農舍問題為例,部分農民與遊客既是都是廉價民宿的享受者,但又同時是土地破壞的承擔者.面對網路時代的囚犯難題唯有開源,如果宜蘭縣府敢於向公眾開放所有待審農舍的基地現況與提送計畫,再加上即時的環境監控與公民團體審議,宜蘭農舍氾濫至少都會比現況好上許多.而根本解決農舍豪宅問題,則必須中央地方協力,讓優良農地可以安心耕作,釋出農地催動都市房改及農業再投資三者齊頭並進.
公平而言,宜蘭創新經驗的停滯,不能全歸咎於林聰賢一人,而是地域領導集團在面對更複雜的形勢時,失去了草創時期的膽識與堅持的初心.出身基層的林聰賢,能一路扶搖直上,必有其過人之處.但這類”務實”政治人物,往往對解構性的困難採取本能性地閃躲.提升高捷運量的關鍵,在於高雄市區的機車停車收費.解決雪隧塞車的辦法,當然必須考慮提高宜蘭假日市區停車費率,而這兩件”不作為”的事主,恰好都是”務實”的宜蘭人.
有時人口結構、政治載體與時勢相疊合,地域政治可以有長足的發展.歐洲的蘇格蘭及加泰洛隆尼亞(首府巴塞隆納)就是典型的案例.一旦選民組成改變了,政治組織自我更新的能力退步了,地域政治就會碰到自己的天花板.柔情硬氣的宜蘭人不能讓治理者僅滿足於勤政愛鄉的層次,正如同“愛台灣”的民進黨人別再把國土沉淪的責任推給以往的對手.
其實該來的終究跑不掉,藍營會進一步新黨化,綠營則在體質與氣質上越來越像國民黨,宜蘭田舍郎入閣任農長,也許正是預告了台灣新一波政治變革即將開始.